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
文/夏宾
【资料图】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。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1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“能源中国”,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出席论坛时表示,能源转型做好“先立”,应立电源、立储能、立电网。
邹骥指出,第一要立电源,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。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《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,今年全年风电、光伏装机将增加1.6亿千瓦左右,其中大部分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。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,新增装机中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,还有四分之一是长途输送的基地式可再生能源,这都是当前中国在“立”的可再生能源。
第二要立储能。“拥有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统,才有可能提供稳定的、平稳的能源供给。”邹骥表示,中国在发展储能的过程中,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,就是七大流域都有大量水库,依托这些水库做抽水蓄能有很多先天基础条件。当然,这还需要额外的投资。
他还提到,中国有化学储能、压缩空气储能、飞轮储能等有大量因地制宜的储能方式,发展也都非常迅猛。
第三要立电网。邹骥认为,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,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,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。
他说,如果能通过更灵活、更及时的跨地区调电输电,把现有资产存量调动起来,中国是有可能不用再建新的火电电源的。
邹骥认为,解决能源安全的问题有很多思路,建设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,同时也要有体制机制的支撑,要有电力市场化的改革。
谈及中国能源转型的时间框架,邹骥提出三个周期。
第一个周期是基于中国现有庞大的化石能源,特别是从煤炭等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来看,中国煤电机组即便超期“服役”也不会超过20年,也就是说,这个周期到2040年前后。
第二个周期是技术周期。邹骥称,这里提到的技术周期主要是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技术,包括可再生能源、储能、输电、智慧电网、需求侧管理等一系列技术。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20年里,这些技术完全有可能强大到足够“先立”,立起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现代能源体系。
第三个周期是投资景气周期。邹骥认为,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大投资的好时机中,但一定要把握好投什么。应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非化石能源“立”起来,同时严控化石能源的增量,以期实现能源顺利转型。
X 关闭
-
能源基金会邹骥:能源转型做好“先立”应有“三立” 每日快看
邹骥认为,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,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,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。邹骥称,这里提到
-
花为媒 书为伴
以花为媒,以书为伴,共同感悟美好生活。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及辖区共建单位职工的精神文化活动,扩大红色
-
国信证券:5月12日融券卖出金额27.94万元,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.21% 环球新资讯
同花顺数据中心显示,国信证券5月12日获融资买入1527 11万元,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7 77%,当前融资余额5 10亿
-
每日报道:62名共和党议员联名:要求拜登做“认知测试”或退出明年总统大选
公开信坚持认为,拜登只有成功完成认知测试才能使美国公众放心,并证明其有能力履行美国总统职务要求的职责
-
今日最新!体育营销洞察I 体育营销投资要坚持长期性,理念和方法逐渐被颠覆
营销解决方案平台KORE在2022 23年度行业状况报告中复盘了体育营销、赞助和社交媒体趋势,其中指出,2022年
-
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| 还江于民,昔日“工业锈带”如何变身“生活秀带”“科创绣带”
”“上海不断提升‘一江一河’多元复合功能,优化沿岸地区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方案,坚持人民至上,打造